村网通总站 下街社区 682093.nync.com 欢迎您!
要化解极少数贫困户脱贫“内生动力不足”的问题,必须在帮扶力度不断加大的同时,重视农民的“参与度”,通过提高农民“参与度”来增强贫困户的“获得感”。此外,也可按照精准扶贫要求,把新农村建设的着力点对准社会建设,以此提高其发展意愿。
出去打工,嫌离家远;到企业上班,怕加班辛苦;参加农业合作社,又觉得体力活太脏太累……脱贫进入攻坚阶段,极少数贫困户“不想脱贫”成为让基层干部头疼的问题。有媒体把这种现象称为脱贫“内生动力不足”,值得关注。 从贫困户的体会来说,贫困户脱贫“内生动力不足”至少有以下几种原因。 这些问题都不是简单的扶贫举措就能够解决的,更不能全靠“外力帮扶”。 破解“内生动力不足”问题,需要有针对性地调整脱贫帮扶和农村建设思路。 近年来,各地在帮扶贫困地区和贫困户上采取了很多措施,下了很大力气。扶贫目标更加精准,扶贫效果十分明显,但帮扶方式仍然是以“给”为主。造成贫困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相对不足,所以扶贫工作中给钱、给物、给机会是必须的。但在帮扶力度不断加大的同时,也要重视农民的“参与度”。 脱贫致富,说到底还是贫困户自己的事情。脱贫攻坚要注意通过提高农民“参与度”来增强贫困户的“获得感”,通过提高“参与度”来激发农民自身的发展动力。相对于给钱、给物,激发“参与感”在速度上可能要慢一些,但对巩固脱贫成效却至关重要,值得多付出一些耐心和时间。 这些年来,农村建设力度空前,乡村面貌都在“新”起来。 着眼于改善基础设施和农村面貌的新农村建设,在脱贫攻坚上发挥了基础性的作用。按照精准扶贫要求,针对极少数贫困户脱贫“内生动力不足”的现状,我们有必要把新农村建设的着力点对准社会建设。 随着城镇化推进和农村青壮年人口快速减少,在很多地方,尤其是贫困地区和贫困村落里,社会组织、社会结构乃至社会管理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面临很多实际问题,社会建设的任务渐渐凸显出来,贫困户脱贫“内生动力不足”就是表现形式之一。 因此,扶贫工作需要村民广泛参与、协商,在参与的过程中,村庄的团结以及村民对共建共享理念的认同都会得到增强,这有利于激发他们参与社区建设的动力,也是提高极少数贫困户发展意愿的“对症之策”。 具体来说,乡村两级基层党组织和行政职能部门在加强农村社会建设方面责任重大。基层组织的优势有着较强的社会动员和组织能力;社会建设离不开制度建设,更需要下一些看不见的“虚”功,做一些“润物细无声”的工作。只要我们能认真关注这个问题,自觉找准村落和乡镇地域的社会建设目标,使村庄具有自身反贫困的内在活力,农村社会建设就一定能抓出新成效。